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
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,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,至今不辍。
清明节习俗
01
踏青
踏青为春日郊游,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,郊外远足,此类节令性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02
植树
清明前后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、成长快,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,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。
03
放风筝
放风筝是一种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,有的人会把自己的灾病写到风筝上,等风筝被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04
扫墓祭祖
清明节祭祖是对已故亲人表达思念和尊敬的方式,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家族渊源和传承家族文化,具有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意义。